中国的校服是文化、教育、历史甚至是政治的缩影。从辛亥革命到二三十年代,中国的制式校服首次出现。 颜色样式的变迁既紧随时代浪潮,又顺从惯性统一。一百年前,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,百年后,又是社会讨论的话题。
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: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,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“人分五等,衣分五色 ” 的旧时代衣着制约。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,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、轻松和愉悦。
满汉服装相互融合、改良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进入校园,成为当时女生们的新宠。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。
五十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,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,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,看上去很整齐在建国之初,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、灰色的干部服、列宁装、棉大衣。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。58年以前,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,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。
六十年代接二连三的“运动 ”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,稍微鲜艳、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,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,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。(但这可不算校服,这段时期“校服”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)
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,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,80 年代后期, “校服”这个字眼,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。一开始比较散乱,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,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,没什么统一的要求。
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,颜色主要有蓝,红,绿,白等,面料以涤盖棉,金光绒等为主。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,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,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。国家教育部在1993 年就下发文件,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。